儿童童话故事大全
首页 > 现代故事 > 理财故事 > 谨防五种理财陷阱 >
首页 首页 儿童 睡前 少儿 成语 寓言 幽默 哲理 爱情 亲情 名人 人生 智慧 民间

谨防五种理财陷阱

栏目:理财故事时间:2017-08-13

在全民理财时代下,像子弹一样乱飞的投资诱惑背后,可能正潜伏着巨大的陷阱,让投资者的钱包越投资越缩水。将金融维权进行到底成为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,你可以不精通,但你不能一无所知。

一、用卡陷阱:激活还是睡眠?都收你;免息还是免费?还蒙你

重庆白领马小姐3年前碍于人情办了一张信用卡,由于已经有很多信用卡,她决定暂不激活。去年,马小姐一家准备出国旅游,为了方便购物,她激活了这张信用卡,“谁知道不久就收到银行账单,让我支付第一年年费300元。”更让她郁闷的是,银行客服提醒说当年马小姐还需要去补刷5次卡才能免年费,“未激活的信用卡根本不应该收年费,我又没有获得任何服务,这是霸王条款。”她愤愤地说。

“免息分期,其实银行这话只说了一半。”张小姐最近用信用卡刷了5万元用于购物,由于经常收到银行免息分期的宣传,她为了给自己减轻压力就申请做成6期分期还款,结果银行要求她支付手续费1620元。“原来免息根本不代表免费,还要收我的手续费呢,真亏!”张小姐回忆。她在用卡过程中就经常莫名其妙被收费,有一次在境外刷了一笔美元消费,还款时柜台不能查询欠款,导致她少还了1美元,第二个月遭到全额罚息。

权威点评:目前例如工商银行等部分银行已经把全额罚息改为欠款部分罚息。而监管部门也在行动,银监会日前发布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,明令禁止信用卡不当营销行为,强调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,不得扣收任何费用。业内表示,信用卡收费项目应该进行强制性披露,让持卡人明白消费。理财师提醒,持卡人首先应仔细阅读所持信用卡手册,了解信用卡是否允许超限以及收费情况,刷卡消费时留意消费金额,避免超额消费。

二、收费陷阱:增值还是缩水?就扣你

董先生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个账户了,公积金、工资卡、代收水电费,甚至有一次购房时还开了3个退税账户,家里的睡眠存折一大堆,和银行卡都对不上号。“不是有报道说长沙储户500元存3年缩水100多元嘛,我好多卡上的钱最多就是几十元,不知道被扣了小额账户费以后是不是倒欠银行钱了?”

权威点评:日前,中国银监会、中国人民银行、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《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》:7月1日起,将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的账户仅包括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、退休金、低保、医保、失业保险、住房公积金的账户,而其他开通且存款金额不足500元的一般账户仍然会被收费。因此广大客户在办理银行卡或存折时,要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好相关的规定,对手头的账户进行整合,保留一些必需的卡或存折即可。

三、银保陷阱:存单还是保单?绕晕你

市民龙女士和老伴拿着辛苦攒下的1万元去重庆渝州路一家银行存钱,刚进门就看到大堂内端坐着一个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,她热情地推荐一款产品,收益大大高于银行理财产品。回家后,龙女士的女儿发现这其实是一份银保产品,投资期限最少5年,如果中途退保将有很大损失。

权威点评:在银保合作的背后,部分保险公司和银行盲目追求规模,有些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,在销售过程中采取夸大保险产品收益、将保险产品与存款混淆、隐瞒风险和费用扣除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购买,出现了不少存单变保单的案例。日前,银监会、保监会联手整顿银保销售,发布《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》,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,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、银行理财产品混淆。

四、收益陷阱:保本还是亏本?迷惑你

有报道称,杨女士于2007年12月21日在某银行北京分行购买了一款名为“蓝筹计划2号”的理财产品,该产品期限两年,从2008年1月11日起到2010年1月11日止,产品到期后收益亏损4.51%。杨女士认为该产品存在夸大收益等违规行为,此前打出的宣传语为“蓝筹计划2号”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6%,上不封顶,低风险,而该产品为投资于蓝筹股的产品,风险可选自.儿童故事大全 www.thgsw.com 想而知。同时,该产品说明书上募集资金为20亿元,实际运作金额却为30多亿元,该产品运作1个月时就被曝出近10%的亏损,杨女士已经将银行告上法庭,理由是银行多处违规。

权威点评:目前,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,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,但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,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。销售人员推销理财产品时的收益承诺,投资者最好要求其以书面形式记录,以便日后取证。理财师还建议,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,不能只关注预期收益率,更要关注数字背后所蕴藏的风险,如收益率风险、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、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,必要时,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还可以录音以保护自身利益。

五、钓鱼陷阱:李逵还是李鬼?都黑你

2011年2月17日,犯罪嫌疑人汪某等人制作了某银行的山寨网站,后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,冒充该银行通知被害人中国银行网银E令即将过期,要求被害人登录网站进行升级。被害人信以为真,便根据短信提供的网址登录操作,导致被骗30万元。由于犯罪团伙采用了群发短信的方式,收到短信的被害人蒋某等人相继上当,被骗金额达6万余元。

权威点评:到目前为止,类似山寨银行、证券公司的网站层出不穷,网银被盗现象时有发生,目前多数银行网银已加入新的安全保护功能,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卡号、账号、密码、动态口令码等切勿泄露。切勿点击可疑链接,尽量手动输入正确网址登录合法网站,谨防输入短信、电话、网站页面提示的网址。


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:谨防五种理财陷阱

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儿童故事大全(gushis):

智能推荐

相关理财故事

推荐理财故事

重点栏目推荐

童话故事 伊索寓言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一千零一夜 神话传说 经典哲理 校园故事 名人励志 经典名人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战争故事 励志故事 经典人生 百姓故事 中国童话 历史故事 鬼故事 传奇故事 创业故事
触屏版 电脑版

© 2017 儿童童话故事大全.gushis -讲述经典小故事,感受幸福时光,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!

顶 ↑ 底 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