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菜妈妈的抗癌人生 - 励志故事大全
63岁的高秀娣不用闹钟,每天清晨4时许起床,给一对龙凤胎孙儿冲奶粉、换尿片,手脚十分麻利。在她当上奶奶之前,她总是每天4时30分准时走出家门,到离家2.5公里之外的菜市场开始酱菜铺的工作,这一早起的习惯就这样坚持故事了16年。
很难想像,这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上海妇女下岗后创业大获成功,并在酱菜铺开设“爱心晚托班”收留了14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,其中一半的“小萝卜头”考上了大学。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被大家称作“酱菜妈妈”的高秀娣和老伴儿都是癌症患者。
46岁创业的下岗女工
高秀娣曾经是淮海路上一家国营布店的营业员。1992年,因地铁1号线建设,淮海路路面开挖,影响到沿路商店的正常营业,高秀娣下岗了。“当时每个月领250块钱,爱人收入也不高,儿子还要上学,压力蛮大的。”高秀娣很快在一私人老板处谋了份工作,因为是提成制,为了多挣钱,她拼命工作,却透支了身体。1996年,高秀娣被确诊乳腺癌,“那时脑中空空,想到过死”。但是想到14岁的儿子需要照料,家中琐事也放不下,经过3次手术、8次化疗,她挺了过来。
下岗、癌症……这些打击并没有压垮高秀娣的脊梁,她对老公宣布,“我要去做生意。”“你做什么生意?”“还不知道。”“做生意说不定要蚀本,你身体刚刚恢复,劳累过度复发怎么办?”但高秀娣语气坚定地说:“我还要借2万元,凑个整数!”
“当时准备只做5年,但要做出10年的收益,这样可以保证儿子大学毕业后能独立生活。”高秀娣用3周时间做市场调查,去徐汇、静安、浦东等菜市场寻觅机会。“我发现一家做酱菜的铺子生意很火,里三层外三层。”于是,她决定做酱菜生意。
作为一个“门外汉”,高秀娣连酱菜价格都不知道。她就用土办法跑超市,把零售价一个个记下来。上海哪里产酱菜,就打114咨询。问到后,就兴冲冲跑过去,却发现只批发不零售,好在对方告诉她浦东有个零售酱菜厂。“那天倾盆大雨,我乘车去十六铺,摆渡过江,然后乘中巴到目的地。一看,这个酱菜厂规模大,赚头也好。”当场,她就选了10多个品种。
1998年1月21日,高秀娣在天山路上的澳华菜市场租了个6平方米的铺面,开起了“扬州酱菜服务社”,卖的是两三元的酱菜酱瓜。凭着热情的服务态度和信得过的商品,她的酱菜铺吸引了周围不少居民前来购买。一周后就是大年初一,她赚到了一个月的店面租金,“当时我就隐隐感到创业成功了”。开业第一年,酱菜铺盈利3万元,“当时还没有那么多超市,生意比较好做。”不到3年,高秀娣就还清了债务。
小菜场里的“晚托班”
对于高秀娣而言,与癌症抗争让她有了活下去的斗志,开酱菜铺解决了她一家老小的生计,而帮助他人是她价值的最大体现。
“债早已还清,本可享清福;但活一天,就要对家里有贡献,就有机会帮助更多的人。”高秀娣不会忘记,当年自己最困难的时候,那些伸出过援手的人们:长宁区癌症俱乐部的病友们一角一分地凑了200元钱,送到她的手中。社区居委也多次上门探望,让她安心养病。因此,高秀娣在开酱菜铺的同时,每年捐款1000元,帮助那些因病致贫的人。同时,还发动家人、亲属参与捐款。“他们都有工作,收入稳定,每年捐出几百元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,但能给别人送去温暖。”
与她结缘的还有一群孩子。2002年,高秀娣看到市场里一山东商户家的小女孩,正是上学年纪,却在帮着父母做生意。小女孩聪明伶俐能招呼两三个顾客。过去一问才知,孩子叫小娜,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。高秀娣让小娜写篇文章给自己看,第二天交过来。“我一看写得很好啊,字也漂亮,不上学可惜了。”
高秀娣就主动跟附近小学的校长、教导主任沟通,为她办好了入学手续。送小娜上学的第一天,高秀娣勾着她的手指头说:“好好读,我会一直供你上大学。”小娜说:“我以后叫你妈妈吧!”从那以后,高秀娣让小娜住进了自己家,并揽下她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。如今,小娜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,还获得了奖学金。
当年,市场里像小娜这样的孩子还有十几个。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从五湖四海来到上海打拼,疏于管教的孩子们下午放学没地方去玩儿,就在市场内打打闹闹。几个稍大点的孩子迷上了网络游戏,学习成绩直线下降。
为此,高秀娣在酱菜铺子旁留出空间,拿来装菜的箩筐叠起来,上面放上木板,权当简易课桌,“就这样把他们圈养起来”。孩子们都叫她“大妈妈”,“酱菜妈妈”的称号也就传开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高秀娣还是很谦虚地说:“我当时就是希望这些孩子放学后有个安静的地方做功课。我学历不高,但我充分发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,大同学帮助小同学,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,这样他们都有提高。”
智能推荐
- 下一篇:随想61 - 励志故事大全
- 上一篇:强大认识的最高境界 - 励志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