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造革大王田家炳的创业传奇
田家炳先生因16岁时不幸父亡,不得已弃学从商,肩负持家重任。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。1939年因汕头沦陷,瓷土运输中断,遂转往印尼,从事橡胶业,并首创“超伦”、“南洋”两树胶厂,业务鼎盛。
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,填海造地,建起田氏化工城,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,积极扶植人造革行业,带动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就业。
20世纪70年代以后,田家炳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,为香港的繁荣兴盛作出了巨大贡献。1982年,香港总督特颁英皇荣誉奖章,嘉勉田家炳先生的光辉业绩。
田家炳先生以造福桑梓,报效国家为己任。本着“取诸社会、用于社会”、“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”的中华传统美德,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,成立“田家炳基金会”,专事捐办公益事业,项目包括教育、医疗、卫生、交通、文娱、社会福利等,以“田家炳”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。
田先生履仁崇义,不求闻达,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。199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“田家炳星”。
1、十八岁创业
田家炳1919年11月20日出生于大埔县古野镇银滩村的一个书香世家,老来得子的父亲希望家里唯一的男孩能“彪炳历代”,所以为他取名 “田家炳”。
田家炳的先祖在山西,后迁江西兴国再转梅州。父亲田玉瑚,为人耿直刚正急公好义,秉性纯良敦厚诚实,闻名四乡八村。
田家炳自幼受父亲的熏陶,学经史习诗文,知书达礼明白事理,居家晨昏定省克尽孝道,在校勤奋好学自强不息。
1935年因父亲去世,他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。但他好学多思勤奋进取,从而通经明史见识渊博。他的古文根基尤为深厚,所写函札诗联典雅流畅,特别工于四言韵文,字句铿锵寓意深邃皆为上乘佳作。
1937年,18岁的田家炳与几个同乡合伙组成了一个瓷土公司,大胆地把家乡的瓷土生意做到越南,成为赫赫有名的瓷土出口商。
1939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汕头,瓷土出口中断。田家炳只身出南洋,他先在印尼万隆附近的小镇经营土特产生意,后来迁到雅加达从事树胶工业,1956年他成功地创办了印尼第一家塑料薄膜厂,被誉为“一位成功的印尼华侨”。
为了事业的更大发展,1958年田家炳将经营阵地转移到香港,投巨资填海造地,在老海滩上办工厂,决心开拓塑胶化工产业。
2、诚信造就人造革大王
众所周知,香港地皮昂贵,许多人靠经营房地产像坐火箭那样升了起来。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香港的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,技术水平不高,原材料必须从外地采购。因此,大家都认为在香港办实业不合算,发财起家的希望不大,尤其在香港创办人造革制造业更是前景暗淡。因为台湾、日本的人造革加工品可以免税进入香港廉价倾销,加上香港人造革采购又困难,致使香港的人造革加工业很不发达,不少香港实业家对人造革制造业始终不敢投资。
田家炳的思维没有受传统看法的约束,对人造革制造业他是从逆向角度来考虑的。他认为虽然经营房地产容易致富,但自己是外行不谙门道,不一定能很快发展。而人造革制造是自己的老本行搞起来轻车熟路,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经营管理,比别人都有明显优势。至于产品销路,田家炳的见解更是与众人大相径庭。从表面上看,香港没有人造革加工业,人造革是没有市场的,但如果倒过来深入想一想,正是缺少人造革才使其加工业发展不起来。只要办起了人造革制造业,人们采购人造革的困难解决了,其加工业也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,到时人造革销路根本不用发愁。
逆向思维使田家炳提出了自己的经营战略:“别树有花我不采,此树无花等花开。”他在元朗的屯门海边购买了30多万平方尺的白茫茫的海滩,发扬精卫填海精神,移山填海兴建起了一座人造革制造厂,引进先进机器设备,请来日本工程师安装机器,训练职工并聘请英国技师。
1960年底第一批人造革出厂了,以质优价廉很快打开销路,香港的人造革加工业也因此开始起步。人造革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。一些外国的人造革制造厂仗着财大气粗,大量生产通常需求量比较大的几种人造革品种,企图以规模效益来压倒其它同行。
田家炳没有硬碰硬地展开竞争,他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定势,把视野投向人们忽略的角落,找出了外国大工厂可钻的空子。客户向这些大厂家订货,数量要大,时间要提前,品种又不多,货来了以后积压了资金又增加了仓库支出,对此不少客户颇有怨言。
田家炳针对外国大工厂的这些不足,反其道而行之,不与外国企业抢做大路货,而是专做拾遗补缺的冷门生意。他的工厂采取了投其所好急人所需的策略,制造了适应各种需要的1000多种不同花样的人造革,客户要买多少就卖多少,随时打个电话给田氏公司就行了,而且售价低廉。有时候,客户账期到了一时付不了账,他也体谅客户给予通融。
田家炳的声威大震信誉大增,使得外国大工厂商也不能不佩服他独辟蹊径的高招。几十年来田家炳的人造革企业,经历了1965年的银行挤兑、1967年的骚乱、1973年的原油价格暴涨、1975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等一次又一次狂风巨浪的冲击,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倒下去了,但田家炳的公司却不断走在时代前面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他创办的田氏塑料厂和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,是目前香港最大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厂。
田家炳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发展人造革业,从椰城到香江,他以“诚”、“信”为本,开拓创新日益发展。而又以其工厂规模宏大、产品竞争力强誉满国际市场,被称为“香港人造革大王”。
3、自比清末戴瓜皮帽的怪人
田家炳发迹后,常以平常人自居,而且节俭得近乎“怪”。
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“鸿福堂”牌夏枯草饮料的塑料瓶子,里面装着小半瓶白开水。瓶子是田家炳从香港带过来的。“我不舍得喝矿泉水。”
田先生曾在四川广元中师的师生会上说:香港有700万人,如果每个人每天扔掉一个瓶子,就要扔700万个。“我看到一个瓶子,就好像看到这个瓶子后面有10个、20个人为这个瓶子劳动的身影。”
这样的故事不少:田家炳出门自己带肥皂,不轻易用一张纸,出门搭公车……田家炳感慨地说:“现在社会上很难找到我这种思想的人了,很坦白地说,我是‘高处不胜寒’,谁也学不来这个田家炳,就我一个。现在商品市场都讲推销,增加销路,鼓励消费,我这种人就完全不适合时代了!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,我不敢说对不对,你们觉不觉得我很老土啊?”
田家炳自称“孤寒鬼”(吝啬鬼),对自己刻薄,舍不得花钱。“我就是清代戴瓜皮帽的那种老人家。”
2001年,田家炳把住了37年的别墅卖了。市值一个多亿港元的房产仅仅卖了5600万港元,其中的300万港元,还是人家看到他做的事情,追加给他的。——他为这几千万港元的“收入”能建设几十所学校感到高兴。
田家炳有五子四女,全家20余口,卖掉别墅后,他和老伴搬入了离别墅不超过100米的公寓楼,从此成了“租房”一族,而且每天坐公车出入。好在如今孙辈大多出国留学,家庭团聚时小公寓还可以勉强应付一下。
田家炳说:“80多岁了,连住家也没有,私家车也没有,每天坐公车,像我这么厚脸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。选自.儿童童话故事 www.thgsw.com ”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。“如果有最自豪的事情,那就是用名字命名的‘田家炳星’吧。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,却用上了我的名字……”
4、慈善不一定就是钱,是心
田家炳不仅是一位名闻海内外的大企业家,而且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大慈善家。田家炳的慈善事业是从香港开始的。在自己的孩子还睡着拥挤的上下铺时,田家炳就开始关心别人孩子的生活。
1959年,他担任香港新界最大慈善机构博爱医院的总理;1965年,他又出任香港华人最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的总理,参与推动社会福利工作。
在大陆改革开放以前,香港同胞、华侨并不是很受欢迎的人物,他们往往会给亲人和家乡带来“麻烦”。直到1979年后,田家炳才有机会到内地“做教育工作”。
1979年,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大埔县,修马路,建桥梁,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。到现在,北至黑龙江省,西到西藏、新疆,除了北京市内,每个省份都星罗棋布着田家炳中学、小学、书院……
田家炳深受父亲玉瑚公的影响。“老人家、孤儿寡母来到我家,对我爸爸跪拜,感谢他的救济,我想如果自己有点力量,能改善别人的生活,是很好的事情。”
从小读书少,成为田先生最大的遗憾。他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、地处偏远、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。他觉得,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学校,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,是毕生最大的寄托。
田家炳不是中国或者香港最有钱的人,也不是捐献钱财最多的慈善家,但却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人。他捐出了自己名下的80%的资产。据此,甚至有人说,他是全中国最傻的傻子。
“做慈善要有钱来支持才好,但做慈善不一定是钱的问题。我到大学演讲,和同学们说,你们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些钱零花,你节省下来,什么时候有同学发生困难了,你能把1000块拿出来,帮他渡过难关,你这1000块要比我的1000万还要多,还要慷慨。做慈善要用‘心’来衡量,有‘心’的慈善才有价值。”
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个来自香港,连普通话都说不流利的老人,比更多真正的大陆公民更关心大陆。而“教授、博士”这些彰显身份、学术成就的称号,放在田家炳的身上,比卖弄学术、高高在上的一些“博士”、“教授”更恰如其分——他没有多少文化,却拥有众多“博士”、“教授”的名誉称号,因为他拥有成千上万、并越来越多的,在“田家炳大楼”里积累学识和智慧的学子们。
田老先生的善举受到社会各界交口称赞,他却谦逊地说:“社会是由无数小我组成的,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,都是有赖于社会各阶层人士分工合作共同提供的,我的点滴贡献只是稍尽回馈社会之责而已。如果大家都能共同关心社会、各尽所能、奉献爱心,整个社会必然成为人类乐园。我深愿世世代代都能珍惜祖先的传家宝——勤、俭、诚、朴等美德,奋发图强,共同建设富强的国家。”
1994年1月,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,为弘扬田家炳先生博施济众,淡泊名利,常以“施比爱更有福”、“独乐不如众乐”、“留财予子孙,不如积德予后代”等古训为座右铭,明德善行,堪为楷模的高尚情操,特将“2886”号小行星命名为“田家炳星”,以彰盛德。“田家炳星”及他的德行将光耀华夏,泽被神州。
智能推荐
- 下一篇:擅长创造空白地带构筑唐伟的成功
- 上一篇:阳光卫视当家人杨澜的创业传奇